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視角 |
|
|||
【寧波晚報】電子顯微鏡下有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場展覽開啟了藝術與科學的對話 | ||||
作者:,日期:2021-08-13 | ||||
攝影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 本報訊(記者 吳正彬 施代偉 文/攝) 昨天,一場主題為“以物觀物——在材料藝術與科學圖像之間”的展覽在寧波美術館開幕。展覽旨在從物質的兩端(藝術和科學)解讀材料,探索世界,開啟藝術與科學的對話。 此次展覽分為“萬物生:材料的生長”“與物融:材料的交融”“物混成:材料的場域”和“乘物游心:超越材料”四個板塊,展出了寧波美術館所藏、寧波藝術家在3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獲獎及入選的30余件作品,還有中科院寧波材料所7屆電鏡/顯微鏡攝影比賽的30余件入選作品,從不同的視角將藝術與科技聚集于材料。 記者在現場看到,所有參展作品中,電鏡/顯微鏡攝影作品特別受到參觀者的青睞。電鏡/顯微鏡攝影是指用電子顯微鏡或光學顯微鏡拍攝出的納米級甚至原子單位級別的材料形貌和結構,展示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觀世界。 “一個女孩蜷縮著獨自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她手中捧著希望的火光”。展廳里,一幅名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攝影作品靜靜地向觀眾表達著堅強與希望。和普通的攝影作品不同,這幅作品是通過電子顯微鏡放大1萬倍,拍攝到的“CrN的柱狀生長”。這是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第七屆電鏡/顯微鏡攝影大賽的一等獎作品。 另一幅《虎嗅薔薇》,向觀眾展示了電子顯微鏡下的銅基材表面原位生長氫氧化銅。據介紹,這幅作品借助一臺較老型號的電子掃描顯微鏡進行拍攝,意在表達科學家在實驗室探索微結構構筑技術時的艱辛、對未知結果的期待、失敗后的挫折感,以及歷經種種終于看見“藍色薔薇”絢爛綻放時的歡欣鼓舞等心路歷程。 《陽光下的水母寶寶》則呈現了金屬銀作為外殼包裹著里面的液態金屬,在增加外設光照條件下,宛如一只透明、純凈的水母孕育出生。柔軟的身衣,獨一無二的模樣,折射出不同的光澤,炫彩奪目,體現了對生命的思考,令現場觀眾嘖嘖稱奇。 此外,《海之子》《珠圓玉潤》《藍色妖姬》等電鏡/顯微鏡攝影作品都備受矚目。這些作品有著好聽的名字、奇特的色彩、豐富的寓意,展示了科學與藝術的碰撞,讓觀眾從更加獨特的視角領略科學之美、材料之魅。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每年都積極舉辦電鏡/顯微鏡攝影大賽,“以科學詮釋藝術,以藝術展現科學”,迄今已舉辦了7屆,收到作品近900件,為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師生員工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本次展覽免費開放,將持續至8月26日。 ?。ㄔ陌l布于2021年8月13日《寧波晚報》第16版) 【原文鏈接】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1-08/13/content_1285135.htm?div=-1
其他媒體報道鏈接: 科學網 報道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8/463075.shtm 中國科學報 報道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8/364624.shtm 科技金融網 報道鏈接:http://www.kjjrw.com.cn/system/2021/08/13/014152882.shtml 浙江新聞客戶端 報道鏈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711901 寧波電視臺 報道鏈接:http://www.cloud.nbtv.cn/nbtv_html/gbds/ds/NBTV1/231/jckd/30546294.shtml 寧波新聞綜合廣播 報道鏈接:https://h5.nj.nbtv.cn/news-nb-fm.html?index=17&day=1628784000 甬上客戶端 報道鏈接: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173720_1 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173741_1 寧聚客戶端 報道鏈接:https://h5.nj.nbtv.cn/news.html?articleId=30545244 今日鎮海 報道鏈接:http://epaper.zhxww.net/html/2021-08/18/content_44123_13776197.htm ![]() |
||||